新華網濟南12月21日電 (記者吳書光)近日,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一居民因收快遞而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同時還有多人出現中毒癥狀。
  在這起“偶發的違規寄遞禁限物品造成的責任事故”中,發件企業不告知發件物品,收寄公司不嚴格驗視,快遞公司明知物品有問題還投遞,種種不規範,最終導致“收個快遞也奪命”。
  發件企業、收寄公司、快遞公司層層違規
  針對東營市廣饒縣一居民因收快遞中毒死亡一事,山東省郵政局20日下午的通報會稱,“是一起偶發的違規寄遞禁限物品造成的責任事故”。
  據通報,11月28日23時15分,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圓通網絡)工作人員在卸載由武漢發往濰坊的快件運輸車時,嗅到刺激性氣味,兩名員工嘔吐。公司作業現場負責人隨即疏散員工,並將上述兩名員工送醫院醫治,將車輛放置通風處。
  29日早,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與武漢發件企業取得聯繫,將嘔吐員工癥狀告知發件企業,發件企業稱該液體為氯乙腈,對人體危害較小。
  隨後,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於29日19點對通風放置的車輛再次進行快件處理,又有3名員工出現胸悶等癥狀,公司將3名員工送至濰坊市附屬醫院觀察治療。
  30日8時30分,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致電發件人詢問寄遞物品到底是何物?湖北方面寄件人稱為氟乙酸甲酯,不是上次告知的氯乙腈。隨後,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於11點向濰坊警方報警,同時聯繫119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濰坊市寒亭區政府、區安監及公安等部門到達現場,對污染源進行隔離處理。目前,上述5名員工均已出院。
  山東省郵政局通報還說,經檢測該物品為氟乙酸甲酯,氟乙酸甲酯不屬於《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年版)中的危險化學品,但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是有毒液體。國家郵政局《禁寄物品指導目錄及處理辦法(試行)》第一條第四項中提到各類易腐蝕性物品(如有機溶劑)不得寄遞。
  據介紹,氟乙酸甲酯是一種在製藥等領域廣泛應用的有毒液體,出現過致人死亡的極端案例。該化學品由湖北某化工廠經當地圓通快遞收寄點寄往山東省濰坊市某製藥廠,郵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外包裝破損,致使液體泄漏。
  出問題了還投遞
  據山東省郵政局通報,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後,公司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而是自行對疑似污染快件進行了隔離,並於11月29日10時左右將同一車次的其他快件先後投出。
  直到11月30日12時20分,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才報告濰坊市郵政管理局。企業存在延報。
  12月2日15時50分,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又向濰坊郵政管理局報告稱,同一車次已先期發往廣饒縣的一淘寶快件“鞋”的收件人29日收件後頭暈噁心,送醫院治療後死亡。
  12月2日,山東省郵政管理局督導組到達濰坊督辦廣饒居民死亡事件及同車次1844件快件的排查情況。
  12月4日7時30分,1844件快件全部排查完畢,發現問題件4件,除廣饒一死亡案例外,另有膠州、壽光兩個收件人收貨後有頭暈、噁心異常反應,黃島一用戶收到鞋子有異味拒收退回。
  據查,由武漢同一網店發往濰坊的鞋子共69票,通過對此69票重點逐一追查,發現其中13票作為污染件封存留倉,56票已經發出。發出去的56票,除發現的4起問題件外,其他52件均無異常。
  另據通報,除污染源外,相關部門對前期遭受污染的153件快件,均按程序進行了處理,企業根據有關規定對客戶進行了賠付,目前已全部賠付完畢。
  但據記者瞭解,相關賠付細節沒有公佈,且化學品數量尚屬未知數。另外,是否曾多次郵寄氟乙酸甲酯也未有說明。
  對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在責任事故發生後的遲報行為,山東省郵政管理部門也依據《郵政法》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做出了對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經濟處罰2.8萬元,並全省通報批評,同時責令山東圓通速遞有限公司在全省開展安全整頓,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高識別違禁物品的能力,堅決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確保寄遞渠道安全暢通。
  據湖北省郵政管理局通報,收寄快件的當地快遞公司由於收寄驗視不規範將被依法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郵件收寄驗視執行難 公共安全風險大
  記者採訪瞭解到,由於多重因素影響,現實中快遞公司等郵政企業不執行或疏於執行郵件收寄制度比較常見,一旦存在郵寄危險化學品等行為,某種意義上就會危害公共安全。
  北京市隆安(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雷說,一些人註重隱私,不願接受郵寄快件驗視,儘管收寄驗視是快遞的關鍵環節,但現實中執行難,一些快遞企業也存在不執行的情況。
  根據《郵政法》規定,郵政企業應當依法建立並執行郵件收寄驗視制度。用戶拒絕驗視的,郵政企業不予收寄。
  山東省郵政管理部門有關人士表示,近年來,由於寄件者缺乏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個別快遞企業沒有嚴格執行收寄驗視規定,違法收寄違禁物品造成車輛自燃、人員傷亡的現象偶有發生。
  周雷建議,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可考慮採用儀器檢測郵寄物品代替人工開拆驗視,這既能保護個人隱私,也更有利於安全監管,減少危害公共安全隱患。
(編輯:SN0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38ixqs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